事件来龙去脉
事件来龙去脉
2000年,唯冠旗下的唯冠台北公司在多个国家地区分布注册了iPad商标。同年,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在中国内地注册了iPad商标的两种类别。
2006年,苹果公司开始策划推出iPad产品时发现,iPad已经归唯冠公司所有。2009年,苹果公 司与唯冠达成一项协议,唯冠台北公司将iPad全球商标以3.5万英镑价格转让给苹果。但唯冠深圳方面表示,iPad的中国内地商标权并没有包含在3.5 万英镑的转让协议中,深圳唯冠才是iPad商标权在中国内地的拥有者,唯冠台北没有权利出售,所以iPad中国内地商标权不属于苹果。
为此,苹果公司及英国IP申请发展公司(下称IP公司)一纸诉状将唯冠深圳告上法庭。苹果方面称,2009年12月23日,唯冠国际CEO和主席杨荣山授 权麦世宏签署了相关协议,将10个商标的全部权益转让给英国IP公司,其中包括中国内地的商标转让协议。协议签署之后,英国IP公司向唯冠台北公司支付了 3.5万英镑购买所有的iPad商标,然后英国IP公司以10万英镑的价格,将iPad商标的所有权益转让给了苹果公司。
唯冠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荣山
苹果及IP公司请求法院判令注册号1530557“iPad”、注册号1682310“IPad”商标专用权归原告所有,判令被告赔偿原告因商标权属调查费、律师费所损失人民币400万元。
2010年4月19日,深圳中院受理该案件。2011年2月23日、8月21日、10月18日三次开庭审理后,2011年12月,深圳中院作出一审判决, 驳回苹果及IP公司的诉讼请求。一审判决认为:原告要商业获取他人商标,应当负有更高的注意义务,应当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与商标权利人订立商标转让合 同,并办理必要的商标转让手续。而本案商标转让合同系原告IP公司与唯冠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且与被告之间的表见代理亦不成立。故原告的诉讼请求缺乏事 实和法律依据,予以驳回。
苹果借壳公司收购iPad商标
唯冠成立于1989年,曾是全球四大显示器生产厂商之一,产品超过50个国家上市。截止2006年10月,唯冠公司在全球约有11000名员工,全球11 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7处分公司;全球5个国家共计拥有7处生产基地,在香港证交所上市(交易代码334)。由于资金问题,唯冠股份于2010年8月2日停 牌。
由于一审败诉,苹果公司中国内地销售的iPad产品成为侵权产品。一向精明的苹果可谓阴沟里翻船。
唯冠台北和唯冠深圳同属唯冠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后者在香港上市。虽然同属于一家控股公司,也是同一法人,但两家都是独立注册的公司,没有股权交叉 关系,且注册结构完全不一样。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IP Application Development)是苹果在英国注册的一家壳公司。
唯冠
2006年初,苹果策划iPad产品时曾以撤销闲置注册商标唯有在应该起诉唯冠,但最终败诉。2009年底,IP公司联系唯冠国际在台湾的子公司即唯冠电 子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唯冠)购买其iPad全球商标,最终台湾唯冠和IP公司达成协议,以3.5万英镑的对价将iPad全球商标卖给后者(包括两个 iPad商标)。2010年2月,苹果又与IP公司签订了一份《权利转让协议》,以10玩英镑为对价将iPad商标收为己有。2010年4月苹果在美国销 售iPad,同年9月,iPad进入中国。
百亿赔款成救命稻草
这场商标的争夺权主要的争议点在于,台湾唯冠和深圳唯冠是否能被视为一体。对于苹果而已,台湾唯冠和深圳唯冠均属于唯冠集团的子公司,iPad商标转让协议是唯冠集团集体交易行为。但法院审理认为,商标转让合同系英国IP公司与台湾唯冠签订,深圳唯冠并未参与谈判,也没有授权他人订立商标转让合同,涉案的商标转让合同对深圳唯冠无约束力,从而驳回了苹果的诉讼请求。
深圳唯冠破旧的厂房
虽然从商业信用上来说,深圳唯冠确实不厚道,但从法律方面讲,台湾唯冠和IP公司签署合同时,法人代表的仅是台湾唯冠。深圳唯冠此举并无不妥。
苹果公司怎样也不会想到,身为一家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会与身处大洋彼岸的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发生关系。
深圳唯冠破旧的厂房
如今的深圳唯冠债台高筑,濒临倒闭。只剩下iPad这个金字招牌。据唯冠公告显示,其流动负债净额达到28.7亿元,38亿贷款逾期未还,对中国银行等8 家银行的负债约1.8亿美元(约合11.45亿人民币)。据其厂区的一位保安称,当商标纠纷一审胜诉的消息传出后,债主纷纷上门讨债。
苹果通过注册壳公司出面购买iPad商标的知识产权战略是正确的,这样苹果就可以用极低廉的价格购得商标使用权。但没想到的是法律手续出现了瑕疵,苹果并没有意识到中国内地iPad商标使用权并不在台北唯冠。很难想象苹果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深圳唯冠曾经拥有美格、EMC等著名显示器品牌,但受金融危机影响,其最大客户宝丽来破产,欠款无法收回,导致破产。对于唯冠来说,这次诉讼可以算是其手中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责任编辑:周思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