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移动广告平台的建立,使行业内出现业务模式雷同、优秀游戏或应用软件资源恶性争抢等现象。对于移动广告平台本身,包括用户隐私底线探入过深、广 告展现 模式单一等问题也逐渐浮现。以有米移动广告平台为例,在该公司针对用户隐私的说明中,仅声称“有权对用户数据库进行分析、处理”,却未提及用户的数据来源 及若损害隐私权后自身将受到的责罚。
【IT商业新闻网讯】 (记者 于麟)小林和他的团队刚刚制作完成了一款有关中国象棋的手机游戏,不过在寻找插入广告合作商时却犯了难。在搜索引擎里,小林发现做移动广告平台的公司多如牛毛,而哪家能为自己真正带来收入他也无法拿准。
IT商业新闻网获悉,移动广告平台作为移动互联网目前数量不多的可变现模式之一,正在成为国内投资者及业界关注的焦点。由于该模式在国外尤其是美国市场,有类似AdMob等业务模式比较成功的公司作为参考,加之技术实现门槛相对较低,已吸引大批竞争者进入该领域掘金。
不过,太多服务质量与运营能力参差不齐平台的出现,让急需要插入广告实现盈利的手机软件开发者无从选择。而大量移动广告平台的建立,也使行业内出现业务模式雷同、优秀游戏或应用软件资源恶性争抢等现象。
并且,对于移动广告平台本身,包括用户隐私底线探入过深、广告展现模式单一等问题也逐渐浮现。
有米移动广告案例
以有米移动广告平台为例,在该公司针对用户隐私的说明中,仅声称“有权对用户数据库进行分析、处理”,却未提及用户的数据来源及若损害隐私权后自身将受到的责罚。
在这种责权分配并不平衡的情形下,一旦有米平台或者其合作伙伴对用户隐私造成侵害,受害者将无法保证对自己的隐私权益提出正常的维护诉求。
IT商业新闻网记者了解到,移动广告平台的投放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放对象的到达精确度,但对用户越精确的身份确认,就越会引发个人隐私安全方面的顾虑。
有业内人士指出,移动互联网广告其实已经进入“用户信息”时代,除了基于Cookie信息的追查外,包括用户手机型号识别、运营商识别、操作习惯规律、通讯及上网动作、地理位置等等,都能够为广告主作为精准投放的参考信息。
而如何获取这些信息,自然是有米这类移动广告平台主要的研究方向。
此外,移动广告展示形式单一问题也广泛存在于现有大多数平台之中。
IT商业新闻网记者从有米官方网站上看到,有米展示的4个广告案例,都是采用应用程序界面插入广告条的形式。但这样的广告展现效果显然不尽如人意。
分析指出,在广告量化泛滥的背景下,广告商既不能吸引CPM模式(每千人印象费用)付费的品牌广告主,也不能将广告和手机用户需求相匹配,而这意味着,目前是在向用户推送“大量具有骚扰性质的广告”。
IT商业新闻网就用户隐私及广告展示形式问题致电有米广告,但对方北京公司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责任编辑:刘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