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腾讯公布的2013年Q2业绩显示,腾讯开放平台自2011年6月推出以来,分派给第三方开发商累计收入达到30亿元,月收入曾超过1000万的第三方应用有26个,其中最成功的第三方应用的月收入超过3000万。这是个令开发者看着眼馋的数字。
不过,大部分开发站想依赖腾讯开放平台变身“高富帅”,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看看腾讯公布的另一个数字。截至2013年4月,腾讯开放平台有85万注册开发者以及40万款注册应用。如何保证腾讯生态的活跃与公平,避免几款大应用垄断平台,保护中小开发者的利益,是腾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对此,腾讯开放平台副总经理侯晓楠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制定一个合理的规则,对进入平台的应用进行严格的审核,对中小开发者进行扶持,比如改变收入分配模式,对于10万以下的收入全部归开发者;10万-100万是70%分给开发者。
财新记者:2007年Facebook已经开始做开放平台,当时扎克伯格才23岁。四年之后腾讯开始开放,当时是不是被动接受行业的变化?
侯晓楠:不是的。其实在Facebook推出开放的时候,我们2007年、2008年已经开始研究开放,但是中国跟美国的情况有些差别。对于我们的合作伙伴来说,如果他只有10个人的团队,技术也不是非常雄厚,当他与腾讯合作的时候,如何应对腾讯这么多的海量用户?如果开放各种数据,关系链,我们如何保证用户的隐私?这里面有很多中国互联网的现实,包括中国的硬件托管环境,也跟美国有差距。美国已经有成熟的像亚马逊云,开发者不用太担心硬件的问题,可以很轻松地开始创业。但那个时间点中国很多条件不太具备。我们花了两三年做内部的建设,做了很多技术底层的改造,直到只有十几人或者几十人的团队,也可以直接把他们的产品放在腾讯的服务器上,利用腾讯的技术应对海量的服务。我们现在可以做到开发者“拎包入住”。
财新记者:至今腾讯开放平台已经做了两年多,就平台搭建而言,你觉得这两年中最大的经验是什么?
侯晓楠:怎么定好一个规则,这是最重要的经验。如何保证公平公正的环境,如何出台一些比较适合开发者发展的规则,两年中摸索了不少经验。比如,我们在收益分配上2012年进行了一次调整,对于10万以下的收入全部归开发者,10万-100万是70%分给开发者。另外,其实开放关系、用户、流量,都只是硬件性的开放。两年中我们还开放了很多软性的能力,比如在国内做几十场的沙龙,走了很多的城市,把很多腾讯内部的专家和经验打包成一些课程,直接传授给开发者。
财新记者:目前很多互联网大公司都在做开放平台,怎么理解开放平台之间的竞争?整个行业格局是怎样的?
侯晓楠:众多大公司在做开放,对整个行业是一件好事。我们看到的不光是竞争,更多的是合作,大家基于自己核心的竞争力做相关的开发,各个公司越开放,各个公司合作点越多。现在腾讯开放平台跟其他开放平台也有很多的合作。比如我们跟一些电子商务开放平台就有合作,我们的强项是在上游的流量、社交,电子商务平台的强项在于流量变现和交易达成,双方天然地形成上下游关系,变成产业链上的两个大平台。在这里面就有很多可以合作的点。
财新记者:因为巨大的流量优势,腾讯作为开放平台常常被视为流量导入工具,你是怎么看待这种观点的?
侯晓楠:开放平台有几大基础,用户、良好的规则还有变现手段。腾讯应该是比较符合这三个基础的一个平台。有些平台的强项是变现,比如一些电子商务开放平台;有些平台的强项是流量,甚至它的流量不一定比腾讯小,但它更多扮演流量分发平台的角色。腾讯平台的特点是既有流量又有商业模式,而且我们的流量是带社交关系的流量。的确,腾讯最大的优势是海量用户,我们给开发商很大的价值是导流,但是我们不会局限于这一点。现在,我们会把社交关系还有整个商业变现的能力做强。
财新记者:Facebook是国外开放平台做的比较成功,不过有人评价它已经从一个开放平台变成一个封闭平台,跟合作者的关系由好变坏,你觉得这对平台运营者来说是一个教训吗?
侯晓楠:Facebook之所以走向封闭,很大程度上在于,当它对生态环境不加以控制的时候,一定会产生马太效应,大公司越来越大,小公司没有存活空间,于是开放平台变成几家大开发者的合作平台了。我们需要借鉴它规则调整的教训。Facebook对于开发者的管理比较放任,开发者之间可以互导流量,许多对于开发者的服务,也没有太多审核和保证。腾讯一直比较强化严格的审核流程,不太好的应用不会进入我们大的平台里去;第二我们对于开发者有扶持,我们不希望在开放平台里成为一家独大的生态格局。
财新记者:前段时间腾讯对外宣布,已有20款应用可以达到1000万元的月流水收入,2013年开放平台一年的总分成将首次超过30亿元。不过,平台上一共有40万款注册应用,是否可以说现在腾讯开放平台也是几个大的应用控制了大部分收入?
侯晓楠:游戏是这样,如果从收入的规模来讲,游戏确实是会占到开放平台比较大的比例,而且一些排名靠前的游戏,会占相对比较大的比例。但还应该关注一个数据就是活跃用户量,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到有大量应用并不是通过向用户收费去变现,但是这些应用具备很大的流量,可以通过广告联盟的方式用广告去变现。在活跃用户量方面游戏只占比较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的活跃用户量贡献者全是非游戏产品。随着平台的发展,我们不能说不让好的人更好,但是我们在规则制定上会更多看到头部和长尾之间的平衡,包括游戏与非游戏应用之间的平衡,大公司与小公司的平衡。所有的规则都是希望维护好生态平衡,一旦生态平衡破坏,对开放平台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财新记者:提到中小开发者,你觉得将来除了游戏,还有哪些应用能够盈利?
侯晓楠:像在线教育和视频都有盈利潜力。在线教育是我们近期比较关注的一个领域。我们以前做得更多的是电商导购类的,但是电商是很大的一个品类,我们希望在电商纵深领域找更多的合作模式。腾讯开放平台上的导购应用一直是比较综合类的,现在我们在看的其他类型,比如完全基于化妆品,完全基于某一个品牌,或者完全基于某一个品类,如名品鞋、包等。
财新记者:开放平台上的小团队特别多,腾讯怎么找到小而美的应用?
侯晓楠:我们有一套相应的机制,从他们的上线,审核开始,当关注到一些体验比较好,而且比较创新的产品,我们会把它放进重点关注的产品池里面。但是这个还是比较主观的,我们放在池子里以后,后续看它的数据,比如它的留存率,活跃度。通过数据发现确实很不错,就通过一些机制,让它登录到新品的排行榜。通过排行榜可以获得相关的流量,它就可以从众多的应用中浮出水面。我们强化应用的社交性,社交是能够让应用爆发的一个点。在腾讯应用,我们一般跟开发者讲一定要做好你的社交性,病毒营销。
财新记者:在腾讯开放平台如何完成从PC端到移动端的转移?
侯晓楠:腾讯通过几年的努力,在移动也有了几大平台,像微信、手机QQ。微信是纯移动互联网的产品,QQ跟手机QQ、QQ空间跟手机QQ空间天然就是跨平台的产品,这给我们提供比较大的空间。第一我们的开发者可以做双栖产品,既可以做PC版也可以做手机版,它的信息是可以互动的,数据和好友是可以互通的,这在其他平台很难做到。第二,我们在做一个PC push的功能,假如我在PC上玩的应用很好,它对应有一个手机的应用,我可以一键把这个应用push到手机上面去,手机上可以接受并下载、安装,方便了PC到手机的一个过渡。
(责任编辑:刘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