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作为领导的喉舌、政策的风向标,一言一行自然备受关注,而在10月24日,该报刊登了一则署名文章《莫让文化产业沦为资本的游戏》,全文洋洋洒洒,从博物馆谈到了网络游戏。
文中称赞的十年磨一剑的游戏公司显而易见说的是暴雪,不过,行业都知道暴雪游戏本身在国内却是被和谐最多、卡的最严的海外网游产品 … 这样称赞暴雪不知何故。而更多的中国游戏公司在文中则被划入“听从资本逻辑,无视文化逻辑,没有潜心静气”的序列。虽然该文标题写了“资本游戏”,但并未提及近期频繁发生的游戏公司并购、上市潮,尚不清楚人民日报发出此稿件,是否有后续的政策暗示。
以下是文章全文:
《 人民日报 》( 2013年10月24日 17 版)
前段时间出去旅游,接连看了两个馆,一个叫竹文化博物馆,一个叫道德馆,都是当地的拳头文化产品。没去之前充满期待,待看了一遍,颇有些失望。崭新的馆透着气派,可见是下了本钱的,可惜有些外强中干。
按理说,两个主题都是中国文化里积淀深厚的文化话题,有许多可以挖掘的文化符号,完全可以溯流而上,搞得品位更高一点。结果,前一个就一个主题,竹子可以用来做什么;后一个把当地的道德模范事迹介绍一遍了事。
这还算好的,虽无多少文化,好歹有些创意,而有些就是焚琴煮鹤了。古色古香的老城一股脑儿推了,又想借古发财,便弄出些仿古的玩意儿,涂脂抹粉一番便开门接客;还有前几年爆出的,开发旅游项目,让游客假扮“鬼子”抢“花姑娘”,竟敢号称红色旅游,把个好好的红色资源浪费殆尽。
“文化产品”,文化是定语、是前提,文化产品无文化,如同树无根、水无源、人无魂,靠什么打市场?为什么那么多仓促而起的文化景点门可罗雀、惨淡经营,那么多曾声名鹊起、显赫一时的文化产品迅疾消散,究其原因,文化投机也许盛极一时,但没有文化,终难有绵远悠长之功。
若只是“文责自负”,那任其自生自灭也就是了。但在文化生产领域,“劣币驱逐良币”会被放大。首先是挤占资源,近年文化行业日子好过了些,但仍不宽裕,资源有限,坏产品多了,好产品也许就出不来。另外,水平低还能大行其道,靠的是插上了资本的翅膀,可以轻易占领市场。长此以往,一个产业沦为资本的游戏,谈何升级与发展。
“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老祖宗那里的“文化”,高高在上。市场经济情境下,再坚持文化贞洁主义显得有些迂腐。但文化与资本的结合,文化显然是弱势,而两者的价值取向在很多时候是相反的,需要保持足够的警惕。比如,文化是慢工细活,资本则横冲直撞;文化追求超越价值,资本则急功近利。所以,做文化产业、文化产品,如果志存高远,特别需要高超的手段来做好平衡,尽量抑制住资本的冲动,让文化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呈现。
美国有家全球最大的游戏设计公司,在全球拥有数以千万计的铁杆玩家,每每翘首期盼它推出新款游戏,可人家自己却不急,一款经典游戏可以开发10年才最终面世,但就是这款游戏却可以让人玩10年甚至更长时间。它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将西方神话元素融为一炉,创造了一个恢宏的世界,令人流连忘返。
中国的神话谱系不可谓不发达,以此为蓝本的游戏却乏善可陈,除了产业年轻、技术手段不够,听从资本逻辑,无视文化逻辑,没有潜心静气应该是很关键的一点。不仅游戏,人入宝山而空归的不在少数,光辉灿烂的五千年文化如同宝藏,呼唤数字时代的文化英雄以非凡的胆与识勘探、发掘。
以前有句老话叫“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近些年不大讲了,但还是在做,但往往结果就是台搭起来了,文化退场了,最终经济也没戏唱。分清主次,做好平衡,经济文化方能协同发展,长袖善舞则不难实现。
(责任编辑:朱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