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游行业看似一个很热闹的圈子,每天都能看到各种新闻,比如大家每天微信朋友圈各种各样的报告,或者是各种各样的新冒出来的新鲜的事情、新的产品,还有各种各样的大会里发布的大量信息,这些是我们表面上能看到的东西。但是实际来说,对每一个小的个体(比如说你的团队),无论是在大公司还是在小公司,或者是刚创业或创业一段时间已经有了较好成绩的产品,当前正在开发的产品其成功与否,跟所有数据和信息并没有直接的关联,真正的成功要素其实是藏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创新工场投资经理孙志超:“成功”在看不见的地方

2013年手游:大戏刚上演

我对2013年手游市场的理解:大致上算是大戏刚上演的一个状态。其实手游是很早就有的,从SP时代就有,那时候是功能机,再过渡到后来的智能机。为什么说2013年手游市场算刚开始?

可以回顾一下游戏的发展过程。我们看端游发展了许多年,它大致的划分其实依然是有核心的原型来组成,就是我们所谓的战斗或者非战斗的一个玩法。比如大家熟知的回合制、即时制,或者是自动、非自动,再到后来的开房间组队的玩法,大致上我们去统计,核心的原型组成其实是最多不超过二十种的一种核心玩法划分。

尤其是国产游戏类型,大致经过了从数据到体验的一个过渡过程,最初的端游其实是比较重体验的,数据只是其中一部分。但是后来因为“免费模式”这一商业模式的发展,游戏市场逐渐的走向了数据化,本质上来说玩家其实在玩数据,他的体验几乎被忽略掉了。当时的策划越来越多是在控制玩家的行为,玩家的所有的行为是被控制的,用各种各样的兴趣点、目标和成长系统来留住玩家。但是后来休闲和竞技类游戏兴起以后,它又转向了体验化。由于休闲游戏数值可能不会积累,玩家在单机游戏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从以上内容,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十几个原型,其中有两个取向(数值、体验)。但是页游这块其实是非常单调的,这里面很大的原因是技术限制,页游要把所有过去的端游的体验复制过来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另外一方面,在数值和体验这个选择上,绝大多数的国产游戏选择的都是数值,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发现很多页游的策划,非常重视所谓的“消费引导”、“消费渗透”等等。但是在游戏的实际核心玩法上面,策划考虑的一些细节和考虑的创新非常少。页游之所以后来发展比较缓,其实跟市场关系并不大,这个主要是游戏本身的问题。

到了手游,其实它的原型范围已经超过了端游,因为有很多端游是没有办法做很小的一些玩法点或者一些很单机化的内容。而比如说各种日本的掌机游戏上一些小的玩点都可以在手游上出现,而且,数值、体验两条线完全可以同时存在。所以说手游的发展空间非常大,我们可以抛开这个市场空间去看,只要原型本身的发展还有潜力,每个原型在数据和体验上的空间还没有发展瓶颈,这个市场依然会发展,我们可以说以后成功产品的可能会少,但是并不会像之前的页游这样很快的遇到一个大瓶颈。

游戏行业是一个非常封闭的圈子

我们再来说游戏行业的另外一个特点:它其实是一个非常封闭的圈子,为什么这么说呢?很少做游戏的人,做了若干年以后转行做别的,在我认识的里面,大概不到十分之一,绝大多数的人做了游戏,就死在游戏圈子里面。大概是一个什么现象呢?这个游戏人才是封闭的。我们为什么说端游、页游到了一定瓶颈的时候,就开始往外流,因为大家觉得手游的发展机会太大了,但是在手游以后,在比如说游戏机或者智能电视之类新的平台出现之前,手游会吸纳绝大多数的人。而且现在的人才储备已经不再是当初页游的那个阶段,因为做页游很多人是新进入的,但是现在进入手游市场后,其中就算精英的比重没那么大,但是基数是存在的,所以现在来做这一行的人素质其实是非常高的。

还有一个特点,其实这个行业没有泡沫。很多人说手游去年大量的投资、宣传、有大量资金进入,会带来泡沫,其实根本不会。因为互联网我们说有大量的泡沫,有两个很大的特性:第一个是烧钱培养概念;第二个是估值过快膨胀。但是我们知道游戏这个东西没有办法烧钱,如果你连续做垮了两款产品,就很难再拿到大笔钱,通过不断的烧钱做出来的这种情况很少。

另外一方面,一个游戏的估值,基本上如果你很赚钱,其实你上不上市,根本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你不赚钱,你的估值很难膨胀。从这两个角度来说,这个行业的泡沫并不是那么多。所以在2014年往后,其实这个行业总体来说,会在一种健康和无序的振荡当中继续往前走。

2014年手游发展:做预言大师很容易

再来说2014年手游的发展,我首先强调一个概念:时间连续性。绝大多数人通常都会对时间有一个阶段性的划分,比如说过年、五一长假,还有一年四季的阶段划分。实际上时间是连续的,从来不存在所谓2013、2014年的变化,它只存在着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在变化,然后回顾看两个时间点之间发生了什么质的改变。

很多人会问,2014年什么产品能成。但是我觉得就这个问题其实是没有必要回答,因为要做一个预言大师是非常容易的,我们都知道一个很成功的骗局:你给一万个人发短信,明天股市会涨,给另外一万人发短信说会降,第二天再给预测对的一万人中分两半发。这样连续发,最后就有一部分人会信你为神。做游戏其实也一样,如果一共有十种游戏类型,我给你说这款游戏下个月会火,再跟另外一批人说另外一种会火,终究我永远会变成一个预言大师,看似了如指掌,但毫无意义。

什么东西有意义呢?我这里提出一个概念,即只有“百分之零”有意义。什么意思呢?因为对于CP而言,不管他的成功率是1%还是90%,如果你是分母中的炮灰本质都一样。你只有成为分子的时候,才是成功的。什么叫做百分之零呢?这种产品实在太差了,或者是这款产品很不符合市场,他的机率几乎是百分之零。如果你做了这样的产品,再讨论成功的可能性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对于2014年,其实我本身想表达一件事情,就是没有什么可以预测的,只有个体的成功与否才有意义。

预言大师的真相是什么

首先游戏类型在市场中的比例其实是恒定的,为什么呢?因为游戏类型大的划分是有限的,除非有一些天才发明了新的游戏类型,所有的开发团队能做的游戏类型就那么几种。有一个规律叫做大数定律,大数定律是一个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你在一个小医院里面,你会发现感冒的人特别多,在另外一个小医院,你会发现这个医院里面的外科病人比较多,但是你比较非常大的甲级医院,他们的病人比例几乎是一样的。当数目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的分布几乎是遵循同样的规律。这世界上存在什么游戏类型,这个几乎是恒定的,其实没有探讨的必要,但往往这是大家非常喜欢的炒作的一个概念。这个时候重点是看我们开发团队能做什么事情。

实际上大家真正能够找到规律的是“模板”,什么是模板?就是一款非常成功的游戏可以带动接下来半年到一年时间的市场。可能会有一百款跟这款游戏是一样的,这叫模板。模板的特点是不可预料,为什么不可预料,因为你永远无法知道什么时候突然会有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大产品出现。因为这种现象的出现,它没有规律性可言,从模板这个角度他就是不可预料的一件事情。

什么是可以控制的?比如团队的能力,只要你的团队的能力越强,你能够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但是这里面又会有一种额外的现象,就是资源的压制,什么叫做资源压制?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在2013年,你做一款手动的手游,你本能的想,根据过去的市场经验来说,做一个手动回合制,把大话、梦幻的模型拿出来再加上一些设计,你把你想到的都想过了,你动用了你极限,并且已经做的比较好了,这时候你发现完美世界也出了一款画面比你好得多内容比你多得多的游戏,这个时候你就被资源压制了。

不是你不努力,也不是你没有能力,而是别人用之前积累的资源把你压制了,这属于不可控的事情,这就叫资源压制。但是,如果你的能力到达一定程度,又没有资源压制的时候,其实你可以控制很大一部分事情的发展。

看不见的价值和看不见的危机

这其实就是我说的,真正能做的事情是看不见的。这里把它分成了两句话:一句叫做看不见的价值,一个叫做看不见的危机。什么叫做看不见的价值?大家看这个图(飞机俯视图),说的是二战期间,每天会损失几百架飞机,所以他们当时请了很好的数学家来分析,到底加固飞机的哪一个地方可以使飞机存活的机率更大。他们调研了很多飞机上的弹孔分布,就像这张图,看哪一个地方的弹孔最多以及弹孔大小的密度,再结合这个飞机的承重最后设计出方案。

但是实际上他们忽略了一个本质的问题——“驾驶舱很少有弹孔”。然而事实上最需要加固的就是驾驶舱,因为驾驶舱被击中的飞机全部没有回来,它反而没有成为研究对象。所以说我们会在所有的新闻媒体或者信息里面,看到对大量成功产品的分析,但是这个东西其实是很小的一部分。

回过头来,就像我们当年在讨论,一个产品IP重要还是美术重要的时候,其实已经浮在一个很高的层面,忽略了大部分失败的方面。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我们有的时候要关注看不见的地方,看不见的是什么?其实看每一个团队自己的理解。

很多团队,其实他做的产品可能说不好不坏,理论上能火,但是实际上情况是大部分的团队没有活下去。所谓遭遇了危机,这里面有分这么几个情况,一个是真实的需求,比如说我们有的时候会看到渠道或者是发行会提出需求,希望看到什么样的产品,并不一定是他们真实的需求。刚才其实也提了,他们是要完成KPI,对于渠道和发行商而言,他们真正要的是数据好的产品。为什么要提出新的类型呢?因为新的类型里面,当出现一个较好的产品的时候,更容易产生好的数据,因为这给他们的用户产生了新的细分或者新的偏好等等原因。

所以说对渠道而言,核心就是你要做出更好的数据,尤其是你要做出在同时期产品中更好的数据,这才是你真正的目标。这就是你在了解渠道需求的时候,要抓住的真实需求。

另外一条是“被击败”。其实很多的团队都会说因为什么什么原因,最后没有做成,实际上任何原因都只有一次的机会。很多人其实想到了很多我该怎么样,其中应该有多少步,但是其中一个小环节做失败了,那就是败了。所以说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要反过来,我们尽可能思考怎样做,可以避免一次很大的失败,而不是怎样做最成功。

最后一个看不见的危机,比如说我们经常参加一些产品分析会,其实产品分析会有很大的特点,大家都很理性。比如说做产品的会告诉你怎样做引导、怎样做付费。做运营的会告诉你怎样找用户,你用什么的名字等等,但是这里面有很大的问题,所有的方法其实都是很理性的,但是一定要记住市场是非理性的。比如说过去网页游戏运营的时候,大家认为一种运营模式或是一种产品模式很合理,但是有一些人用改变分成比例的模式打破这个规则,在产品、运营上其实都一样。当你被一群非理性的人围绕的时候,你的理性已经没有了价值,因为这是一个互相影响的市场。

所以说大家不要认为可以在各种各样的场合、沙龙里面学习所谓的成功经验,把它拼成自己的一条道路,最终达成目标。这些所谓的成功道路里面都是理性的,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里面你要有一部分自己的思考在里面。

每个团队都有成功的可能性

最后一句话,其实每个团队的可能性都是很大的,为什么发自肺腑的说这句话呢?其实我见到很多很多团队,当时我觉得他们很弱,但是他们都成功了,这种例子是非常典型的。比如说我从投资角度会遇到很多人物,他们是大公司出来的,每一个人都是精英,他们甚至会告诉你,我们有一套成熟的代码,改一改就可以上线,没有理由不成功。事实告诉我们,这样的团队90%的是不成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一个团队他即便有自己的精英,依然要发挥自己的能力到最大才有一点机会。

曾经有很多团队中的某个人被认为能力不太好,但是在一个初创的公司里面他却发挥了很大的能力,是因为这个公司把他的能力激发出来了,同时再赶上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这个团队活下去了,其实不要求大,至少他活下去了。所以每个人,每个团队的身边都有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千万不要羡慕别人。此前接触过很多老板,有很多不懂行的,特别喜欢看那个团队怎么做的,赶紧学,带着人到处去学,实际上假如说一个人天天到处学,看别人家公司怎么做的,可能过五年他还是没成,如果是原来的那个小团队,很可能不到三年就成了,这是一个很常见的事情。所以说千万不要把时间都花在到处学,去拼凑你的所谓的世界观上面,而是把你的每一个团队的能力掌握到最好,把你的团队实际打磨到最好,坚持下去,只要不是百分之零的机率,其实都是有可能成功的。

(责任编辑:沈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