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eloft全球副总裁余非在WMGC峰会上发表演讲,在其后的媒体联合采访会议上,他亦就中国游戏市场方面回答了多项问题。
采访时间:2014年8月1日上午
主持人:非常感谢余总能参加这次采访。
记者:余总,您好,我是来自威锋网的记者,Gameloft在过去的每年都会推出30款左右的移动游戏,但现在推出移动游戏的数量有所缩减,不知你们是出于一种怎样的考虑,是不是和公司转型有关?
余非:跟公司战略性的转化有很大的关系,这不能称为转型。最早在我们推出的游戏量比较大的时候,智能机并不是很普及,游戏的制作成本也很低。我们现在大概80%的业务都在iOS和Android上面,它的制作规模比以前比要大得多。同样的,我觉得在制作方针上,其实我们更偏向于去减少我们的产品数量,专注于去做更精品和更有销售潜力的游戏。有一些欧美的游戏公司只靠少数的游戏产品就能够一直保持排行榜的前列,这样的精品会产出更大的经济利益,做精品产品也是我们目前的发展方向。
记者:Gameloft作为一家跨国公司,你们怎么看待中国的游戏市场未来的发展?你们对进入中国市场有着怎样的规划?
余非:在我们最新的全球战略中,对中国市场的发展战略已经排在首位。我刚才演讲的时候也提到过,目前中国在全球的移动游戏收入中排名在第三位,第一是北美,第二是俄罗斯。我们认为中国游戏产业的增长速度会更快,因为中国的经济比俄罗斯要更加稳定。我们从去年开始就已经在专门研发符合中国市场的游戏了。
我们在中国市场发布的产品会分两块,一是将我们已有的游戏去加入符合中国市场的内容,比如像《地牢猎手》、《混沌与秩序》、《英雄战歌》这三款游戏都会加入中国风格的场景和内容;另一方面,我们还会做纯中国风本土化的游戏,类似《西游记》这样的游戏,由中国本土的团队完成这个游戏的制作过程。
记者:您认为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和北美、俄国这些国家的移动游戏市场最大的区别在哪?
余非:第一可能是文化上的差异,因为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背景不同,比如中国比较有名的传统IP在亚洲地区会非常红,但是在北美可能不会有这么大的知名度,这是文化上的差别。第二点,我觉得是各个国家在经济系统上的区别,大部分海外公司进入中国后的收入是很不错的,但是也没有像国内某些游戏能排到排行榜前几名的成绩,很大的原因在于中国以外其他地区的经济结构和中国地区的不太一样,亚洲在这方面的情况非常特别,所以需要对游戏另外的去做一些设计。
记者:我是搞趣网的记者,Gameloft的游戏画面一直很精致,APP占用空间也很大,我想问一下这种研发和发行模式是否源于育碧?
余非:我们和育碧是姊妹公司,但是从商业的角度来讲的话,我们是两家完全分离的公司,(我们)之间并不存在着经济上的联系,所以我们的(游戏)发行模式和育碧没什么关系。
至于画面的质量比较高,这是我们和育碧都共有的传统,关于APP很大这个问题,只能说我们所做的中度或深度游戏有时候需要比较多的容量去做更多的素材,以保证游戏本身画面质量的精美。但是这样也会给玩家造成一定的压力,首先,很多iOS用户并不太愿意在手机上放容量太大的游戏;其次,在中国市场Android系统占据主流,很多Android手机用户的手机容量并没有那么大,我们着重的去控制容量以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
记者:您对在主机上发展手机游戏持什么态度?
余非:我个人不是特别看好把手柄接到手机上,或者说我对这种外挂形式是持保留态度的,因为我觉得大多数手机用户还是倾向于轻度(游戏)的,一部分用户是倾向于中度(游戏)的,重度(游戏)的用户还是很少的。不在家的时候,如果我想玩游戏的话,会直接拿出手机去玩,而不是再去接一个手柄。这种游戏方式对大多数用户来讲还是比较麻烦的,用户还是会渴望能用一个比较快捷、方便、迅速的方式去玩游戏,而不是去研究一些比较复杂的外挂系统。
记者:您好,我是第一游戏的记者,上个星期传出一个消息是说阿里将和Gameloft进行合作,并拿到了两款Gameloft的两款游戏的IP授权,未来Gameloft对中国市场会有怎样的规划?
余非:我们其实一直都跟不同的厂商进行合作,包括我们的一款叫《混沌与秩序》的游戏是跟UC进行的合作,《小黄人》这款游戏是和360进行合作的,我们也希望能够跟更多行业内的优秀游戏公司进行合作。另外我需要纠正一下,我们并不是现在才开始组建我们的本土团队,我们建立中国的Gameloft大概有13年的时间了,从刚开始我们就在中国进行游戏的研发和发行。这几年国内的团队会更多的去研发面向中国游戏市场的游戏产品,当然我们也会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人员扩招,做更多面向中国市场的游戏产品。这些产品我们可能会跟其他的厂商进行合作,或者自己独立发行。
主持人:感谢您能参加这次采访,谢谢!
(责任编辑:黄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