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平衡性改动
小编今天给各位玩家朋友们带来的是全面战争三国1.4版本更新内容汇总大全,全面战争三国这次进行了版本更新,那么都有哪些调整呢?都有什么新内容呢?小编给各位玩家朋友们整理汇总了一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跟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吧!
全面战争三国1.4版本更新内容汇总大全
部队平衡性改动
士气
士气机制进行了大改,便宜的民兵部队现在更容易溃逃了。这样可以减少近战所花费的时间,并提高获胜一方的生还率。
敌方影响范围从0升到了45。
敌方人数所造成的士气减益倍数从0升到了2。
提升了额外伤亡(指最后60秒)所造成的士气惩罚。
面对骑兵时的士气惩罚从0提到了-6。
邻近部队的士气影响范围从160减少到了40。
增加了近期伤亡所造成的士气惩罚效果,10%的伤亡将带来-4的士气惩罚,50%的伤亡会带来-12的士气惩罚。
增加了友军溃逃所造成的士气惩罚,从1升到了2。
溃逃部队士气对远程侧翼的影响从100降到了55。
溃逃部队士气对远程前方的影响从75降到了6。
总伤亡带来的士气惩罚提升了。
被远程部队攻击所造成的士气惩罚从0提到了-3。
武器调整
为了让部队在战场上扮演更多不同角色,我们为斧兵增加了对持盾部队的加成,而剑兵的基础伤害和破甲伤害则得到了提升。这样,剑兵面对戟兵和双手矛兵部队时就会更有战斗力,而斧兵则能更好地对抗持盾步兵。
同时,民兵武器的伤害数值会比同类武器的基础数值稍低,从而让民兵的战斗力降低。
现在所有持斧部队都拥有了接敌效果(意味着斧兵部队与敌军交战时会为整个敌方部队带来降低35%盾牌格挡率和盾牌防御力的效果)。
斧兵的伤害从8提到了10。
新的斧民兵拥有6基础伤害,17破甲伤害。
刀兵伤害从23提升到了25,破甲伤害从6提升到了8。
精英持刀兵伤害从28提升到了30,破甲伤害从8提升到了10。
新的刀民兵拥有20基础伤害,6破甲伤害。
单手矛的破甲伤害从28降低到了24。
新的单手矛民兵拥有5基础伤害,20破甲伤害。
新的戟民兵拥有20基础伤害,20破甲伤害。。
双手矛的破甲伤害从38降低到了36。
双斧的伤害从12提到了14。
黄巾精英单手持矛兵的伤害从9降低到了8,破甲伤害从38降低到了30。
部队状态改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金系近战单位的作战效率,现在近战单位有了更高的闪避率,木系部队士气值更低。
骑乘刀民兵
士气从30降为28
闪避值从16增至20
武器改为新的民兵刀
黄龙军
冲锋从294增至304
闪避值从20降至17
骑乘枪民兵
武器改为新的民兵戟
斧战团
冲锋从105增至115
闪避值从11增至15
武器改为新的民兵斧
黑山劫匪
冲锋从134增至144
闪避值从42降至39
魁首前军
冲锋从135增至145
闪避值从33降至30
隐斧军
冲锋从110增至120
闪避值从29降至26
剑步伯长
冲锋从134增至144
闪避值从25增至35
佩剑守卫
冲锋从78增至88
闪避值从29增至38
雇佣步兵
冲锋从118增至128
闪避值从27降至24
雇佣步兵伯长
冲锋从118增至128
闪避值从27降至24
虎捷军
冲锋从100增至110
闪避值从42增至52
刀步兵
冲锋从105增至115
闪避值从18增至40
刀民兵
士气从30降为26
冲锋从90增至100
闪避值从18增至32
武器改为新的民兵刀
左阵军
冲锋从112增至122
闪避值从48增至58
黑山贼徒
士气从32降为28
河北卫军
士气从54降为50
重装戟步兵
士气从40降为36
重装矛宿卫
士气从42降为38
荆州步兵
士气从49降为45
戟步兵
士气从34降为30
戟步伯长
士气从36降为34
戟民兵
士气从28降为22
武器改为新的民兵戟
农民战团
士气从24降为20
矛宿卫
士气从38降为30
武器改为新的民兵矛
矛战士
士气从34降为30
邺国勇士
士气从40降为36
神巫
冲锋从108增至118
闪避值从60增至65
白波旧部
冲锋从124增至134
闪避值从20增至30
黄巾战士
冲锋从94增至104
闪避值从19增至29
黄巾战士伯长
冲锋从104增至114
闪避值从10增至20
游侠
冲锋从98增至108
闪避值从35增至45
布义军
士气从34降为30
捍地军
士气从34降为30
贞义兵
士气从34降为30
农人矛手
士气从18降为16
敛拾队
士气从32降为28
黄巾矛兵
士气从24降为22
黄巾矛兵伯长
士气从44降为40
楚国步兵
冲锋从108增至118
闪避从35增至45
持刀伯长
冲锋从134增至144
闪避值从25增至35
剑宿卫
冲锋从78增至88
闪避值从15增至25
宿卫禁军
冲锋从78增至88
闪避值从29增至39
徐国勇士
冲锋从118增至128
闪避值从27降至24
徐国劫匪
冲锋从142增至152
闪避值从11降至8
楚国矛兵
士气从39降至35
齐国宿卫
士气从39降至35
(责任编辑:黄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