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不如疏
02.堵不如疏
从游戏被“妖魔化”那个年代走过来的我们都很清楚,社会外界对于游戏的偏见和误解是长久以来的事情。
像什么小时候玩游戏,长大后必定没前途之类的话,没听人说过也在书本上看过了。
过了很长时间,游戏不再被人视为有害之物,但是并不意味着人们的观念就一下子开窍了,只是他们慢慢地开始变得了解,不再像以前那样过度提防。
而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就是,游戏可以被允许地出现在大众眼前,但是依然受到诸多的约束限制。
未成年人防沉迷只是游戏偏见的一个缩影,真要铺开来说,那背后牵扯的问题可就多了。
现代的家长们平日工作繁忙,平时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没时间陪孩子玩耍,也没什么耐心来教导,所以有些父母为了省事,就会手机游戏给他们玩,于是不知不觉间便开始变得沉迷了......
而当他们发现孩子已经整天拿着手机玩游戏的时候,想去阻止发现已经没用了,便会单方面地认定游戏会让他们上瘾。于是乎,作为被动应对机制上线的防沉迷系统,就此诞生了。
大家伙也都明白,国家部门的这次出手,也是为了响应万千家长的心愿---希望孩子能好好读书,免得沉迷游戏耽误了学习。
毕竟游戏有一定的成瘾性,避免孩子沉迷游戏这个初衷的确是没错,但问题就在于,喜欢提出这个问题的家长们,就总是需求方向不太对。
玩游戏与孩子学习成绩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过于沉迷游戏的确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反过来说,孩子学习成绩可不一定就是沉迷游戏导致的,也有可能是沉迷别的什么事物,最关键的是你家孩子到底有没有认真听课。
其次是,现实中也有不少的孩子虽然平日经常玩游戏,但是学习成绩却没有落下,对于他们而言,游戏不过就是一种业余的放松活动而已。
大人们总说玩游戏会上瘾,那么他们到底有没有认真了解过为何会成瘾呢,还是说一听到会成瘾就马上强行阻止,不给他玩了。
毫无疑问,一周三小时的制度的确能有效阻止大部分未成年人沉迷游戏,但孩子们总是能找到别的办法来玩游戏,无非就是多花点心思,像找游戏账号租借只是其中一种。
另外,防沉迷除了不让孩子玩游戏上瘾,也是为防止他们在游戏里盲目消费,而现在孩子们为了能正常游戏便选择多花了一笔钱,这样一来他们在游戏上的额外花费无意中又增加了,结果是不是适得其反了?
因为该政策是采用“堵”的方式来治理未成年人沉迷游戏,但你越不给他玩,他就是会想方设法地找办法。
别小看孩子的脑瓜子,有时候他们想办法可比我们成年人要机灵得多,况且你也不希望看到孩子们会将动脑筋这种事用在歪心思上吧。
经历过逃课上网的我们都深知,这种方式只能锁得住孩子玩游戏的手,却锁不住孩子想玩游戏的心。
如果不能正视孩子与游戏之间的这一层关系,哪怕把防沉迷升级到完全禁止的地步,到时大不了就是直接借号来玩呗,结果还不是起不到多大作用。
(责任编辑:严超)